
01
「三七定律」:利益事,三分糊塗,七分清醒。
俗話說:「親人幫親人,無親幫來愁煞人。
」
這親家之間,互相幫一把,再大的困難,都容易挺過去。
在古代,兒女結婚,多半是一個聯姻的過程。
也就是說,把兩家的事業都聯合起來,形成更大的事業。
正因為要聯姻,古人才特別講究「門當戶對」,並且剝奪了兒女自由戀愛的權利,不得不選擇「媒妁之言,父母之命」。
到了當下,婚配是自由了,但仍舊大概率按照門當戶對的原則。
有句土話:「親家盼親家富。
」也就是親家彼此拉一把,富起來,這不會吃虧,其實是換一個角度,幫助了兒女。
和我同村的三叔,女兒嫁到了隔壁村。
女婿家很窮,靠種地為生。
三叔一直在工地,做包工頭。
三叔第一時間把女婿、親家翁喊過來,一起到城裡去建房子,承包搭架子的活。
三個男人一起努力,收入多了很多。
這些年,三叔老了,把包工的事業,完全給了女婿。
很多親戚都說三叔,就那麼糊塗,怎麼可以扶持一個外人(女婿),賺大錢呢?
三叔卻不理會親戚們說的。
畢竟,三叔哪能看著女兒窮一輩子。
看當下的親家,多半是一兩個孩子。
獨生子女家庭很多。
你把親家當自己人,那麼你讓他得到利益,就是自己人獲利。
如果你斤斤計較,那就沒有辦法幫助了。
從結婚時候的彩禮、買房,到婚後的互幫互助,都是利益關係。
你稍微糊塗一些,吃虧就是福氣。
2/4
小編推薦
More +-
和老伴吵架一氣之下去住女兒家! 女婿嘴甜「誇我做飯好吃」我就天天煮晚餐,但他「每晚進廚房奇怪舉動」讓我很介意…直到親家母來一趟我才恍然大悟
-
親家不願放人!余天苦求「終於接回外孫兒女」 鬆口「2年前就想帶回」2原因沒能如願
-
帶外孫15年!剛考上大學「親家公接走」外孫直接跟他們走 我難過到吃不下飯「4天後卻感動痛哭」
-
出13萬帶親家一起全家旅遊,出門前兒子卻要我「留在家帶孫」只出錢人不去,我委屈地答應「接下來2舉動」讓他悔不當初
-
兒媳是獨生女!親家公突然去世,親家母「讓我兒子抱骨灰盒」我果斷拒絕了! 幾個月後「發現兒媳總是偷哭」問明原因我大罵:親家母做得太絕…
-
親家來我家作客問:「你退休金多少?」 我正要回36000「媳婦搶先說12000」我氣炸:會讓人看不起我! 結果隔天親家公態度變了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