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家最好的交往方式,不是聚會、吃飯,而是以下三種

02
「追蛇定律」:過去事,算了算了,活著當下。

有一個農人,割草的時候,旁邊溜出一條蛇,咬了他一口。

農人氣急敗壞,就拿著鐮刀去追蛇。

蛇跑得很快,一溜煙就不見了。

農人跟著蛇,跑了幾百米,毒性發作,倒下去了。

這就是「追蛇定律」——明眼人都知道,農人不應該追蛇,而是去就醫。
他的做法,是本末倒置的。

作家莫言,小時候和母親一起去撿麥穗。

看守麥田的人跑過來,不由分說,打了母親一個耳光。

這個人,莫言管他叫叔。

多年後,莫言長大了,有本事了。
要找叔去拚命。

母親拉住莫言,說:「兒子,那個打我的人,與這個老人,並不是一個人。

那一瞬間,莫言放下了仇恨,不去糾結過往。

親家相處也有類似的情況,一旦破事發生了,就苦苦糾纏,結果就是,當下過不好,見面就爭吵。
後來,家庭關係,就是互相傷害的關係。

關於彩禮,因為數量太大,婆家人就耿耿於懷,一定要兒子去娘家討回公道。

關於借錢,因為還錢沒有準時,總有人很不舒服,認為自己吃大虧,被算計。

關於婚姻的宴席,誰家的親戚朋友多,給的紅包多,誰家的親戚朋友少,紅包不多,也是利益多少的問題。

關於平時禮尚往來,彼此的禮物價值不同,或許有各種誤會。

但凡種種,其實都已經過去了。
總不能孫子都十多歲了,幾個老親家,還在因為兒女的婚姻,吵一架吧。
這多沒有長輩形象啊。

讓過去的過去,當下的關係,就理順了。

3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