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公接他父母養老,我一聲不吭,我一個決定婆婆急眼

我叫李秀蘭,今年五十五啦。
我這大半輩子啊,就像那老黃牛一樣,一門心思撲在這個家上。
本以為日子能這麼平平淡淡、順順噹噹一直過下去,可誰能想到,最近家裡出了這麼一檔子事兒,讓我心裡就像打翻了五味瓶,啥滋味都有。

1/3
老公接他父母養老,我一聲不吭,我一個決定婆婆急眼

我和老伴王建國結婚都三十多年咯,兒女雙全,兒子王強在城裡上班,找了個城裡的媳婦,小日子過得還算滋潤。

女兒王悅嫁到了鄰村,時不時地就回來看望我們。

我和老伴一直守著鄉下那幾畝薄田,過著「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」的日子。

雖說日子不算大富大貴,但也安穩踏實。
老伴這人吶,老實巴交得就像那老黃牛,一輩子勤勤懇懇,對我那真是沒得說。

他沒啥大本事,但只要是我交代的事兒,他都會盡心儘力去辦。

我呢,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,沒啥文化,可心地善良,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。

我們倆相互扶持,一起走過了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,就像那並肩作戰的戰友,誰也離不開誰。
公公婆婆住在離我們不遠的另一個村子。

婆婆這人,性格有點強勢,說話直來直去,就像那炮仗,一點就著,有時候讓人有點下不來台。

公公呢,一輩子都聽婆婆的,是個典型的「妻管嚴」。

他們老兩口年紀大了,身體也不太好,平時就靠公公種點菜,婆婆養幾隻雞維持生計。
兒子王強在城裡買了房,有了孩子后,親家母就過去幫忙帶孩子。

這一去就是好幾年,期間很少回來。

婆婆心裡一直不太樂意,覺得親家母搶了她的位置,沒少在背後嘀咕。

我心裡雖然明白婆婆的心思,但也不好說什麼,畢竟這是兒子家的事兒,我也不好插手。

就像那句老話說的,「清官難斷家務事」,這家庭里的事兒,有時候真是讓人頭疼。
有一天,老伴突然跟我說:「秀蘭,我想把爸媽接到咱家來養老。」我一聽,心裡「咯噔」一下。

這可不是件小事兒,家裡本來就住得不太寬敞,要是再把公公婆婆接過來,那家裡可就更擁擠了。

而且,婆婆那脾氣,我實在有點招架不住。

但看著老伴那期待的眼神,我又不忍心拒絕。

我猶豫了一下,說:「建國,這事兒得從長計議,咱得跟兒子商量商量。」
老伴說:「商量啥呀,咱是兒子,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兒。

再說了,爸媽年紀大了,身體也不好,咱不能不管他們。」我嘆了口氣,說:「我知道孝順父母是應該的,可咱也得考慮實際情況啊。

家裡就這麼大地方,咋住得下啊?」老伴說:「咱把那間放雜物的屋子收拾收拾,讓爸媽住那。」
我心裡雖然一百個不情願,但看著老伴那堅決的態度,我也知道拗不過他。

於是,我一聲不吭,算是默認了。
老伴第二天就去把公公婆婆接了過來。

婆婆一進門,就開始挑三揀四,說家裡太亂,房子太小。

我心裡憋著一股氣,但也沒跟她計較。

我把那間放雜物的屋子收拾了出來,給公公婆婆住。

雖然屋子不大,但收拾得還算乾淨。
接下來的三天,家裡就像炸開了鍋。

婆婆整天在家裡指手畫腳,一會兒嫌我做的飯不好吃,一會兒又嫌我洗的衣服不幹凈。

我心裡委屈極了,但為了老伴,為了這個家,我都忍了下來。

就像那「忍一時風平浪靜,退一步海闊天空」,我告訴自己,為了家庭和睦,受點委屈也沒啥。
第三天晚上,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吃飯。

婆婆又開始嘮叨起來,說:「強子在城裡過得那麼舒服,也不說把咱們接過去享享福。

你們倒好,就讓我們住在這破房子里。」我聽了,實在忍不住了,說:「媽,強子在城裡也不容易,房貸車貸壓得他喘不過氣來。

我們把他養大,供他上學,已經盡到責任了。

現在他有自己的小家,我們也不能總是去打擾他。」
婆婆一聽,頓時火了,說:「你這是啥意思?

你是不想讓我們住這兒是吧?

我告訴你,這是建國的家,也是我的家,我想住多久就住多久。」我也來了脾氣,說:「媽,我不是這個意思。

我只是覺得,咱們應該互相理解,互相體諒。

您要是覺得在這兒住得不舒心,我們也可以再想辦法。」

2/3